涌鑫公司: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投入资金约1.068亿元,承担立项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矿井水资源多元化利用技术研究》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2年科学技术特等奖》。
随着时代浪潮不断奔涌向前,涌鑫公司将科技创新理念由原先的“跟着走”向“如何走、领着走”逐步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主旋律,聚焦管理体系,强化全员创新,推进成果转换,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打赢攻坚战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据实际,该公司建立了以企业为主线、矿井为辅线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矿井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团队,在保障科技资金力量投入的同时突破安全生产技术难题。坚持以“技术难题变为研究课题”的研发导向,设立了科研项目负责制,从问题解剖、调研立项、明确目标、分解落实、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项目攻关,2022年取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正是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肯定与认可。
公司突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重点,持续完善创新目标明确,组织实施有效,绩效评价科学,成果转化及时,推广应用有力,产出效果增强等“双创”工作机制,全面吹响创新“集结号”,形成了以“嵌入式党建赋能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煤炭企业精智经营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和“煤矿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为代表的管理创新成果,在相关领域实现了管理创新示范引领,全面提升了生产管控和科学发展水平,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通过不断增加全员创新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和对标创新相结合,涌现出一批含金量十足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生产难题,给职工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和安全保障,为公司降本增效添新翼。
为打破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难题,该公司在安山、沙梁煤矿各建设一套智能快掘系统,安山煤矿月进尺从350米(综掘巷道)提高至760米,单日常态化进尺超过40米,成巷周期从90天缩减至40天,采煤工作面形成周期缩短55%,沙梁煤矿更是在安山煤矿推广应用基础上再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环绕式快速掘进”方式,即由胶运顺槽到切眼再到辅回顺槽一次成面的掘进方式,实现了一部皮带“环绕掘进”运输,代替两部或多部带式输送机的搭接运输,真正实现了“减人少人、提质增效”目标。
据统计,该公司仅2020—2022年期间累计收集创新成果470余项,筛选突出贡献创新成果270余项,一批批高质量的创新项目取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成果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三新三小”创新等竞赛奖20余项,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8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值得一提的是,《“一点多面式”综采工作面集中供电供液设计与应用》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成果一等奖”,项目根据安山煤矿工作面顺槽较短、布置集中等特点,创新应用了兼顾多个工作面集中供电、供液设计方式,从而改变传统设备列车拉移方式,消除了回采期间拉移设备列车时易发生跑车、翻车的安全隐患。
做强“人才引擎”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该公司致力畅通人才培养渠道,构建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人才“三通道”,分层次、分类别加强人才管理,打破年龄、工龄等限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做到真正的能者上、强者胜。
注重职工实践操作和技能提升,积极开展岗位竞聘、职工技能大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学知识、练技能、强本领的热情,提高广大职工业务技术水平。成立创新工作室,为广大职工提供创新平台,加强技术改革创新,持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职工全员“双创”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创新是对发展的最强驱动,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聚英才而用之,需要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该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理念,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企业人才机制,拓宽晋升通道,建立薪酬、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该公司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结合起来,使各类人才出彩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贡献有回报。
“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煤集团技能大师”“驼城工匠”“榆北工匠”安山煤矿通风维护区技术员张乐曾说道:“有幸踏上了公司搭建的人才大舞台,在‘尊重科技、礼遇人才’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起来,所有付出得到了认可,更有了高荣誉的回报。”
下一步,涌鑫公司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牵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以智能化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智慧矿山新样板。(苏彦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