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教育在开放大学发展路径探究与思考
非学历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短平快”的人才而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已经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使得公司对其雇员的教育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质量的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紧迫。这就需要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与开放高校的协作,将重点放在解决前沿高科技人才与劳动力结构失衡的显著问题上。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开放大学等三方力量推进的潜力,实现开放大学自主创新的腾飞,必须加快开放大学自主创新的步伐。
我国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特色
在我国的开放大学体制下,非学历教育的实施范围很广,在这一体制下,对学生进行了各种非学历的社会文化教育的培养,并在培养学生方面表现出了如下的特点。
运作上采用了政府主导,国家开放大学引领,分级办学模式。在我国开放大学的服务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或“政府统筹引导、学校购买服务”等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的非教育类教育具有许多优点,比如:英语非学历培训方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统一政策,相互借鉴等。我国开放大学系统采取“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运行模式,利用该系统的力量发展非学历教育。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地方开放大学隶属于当地政府直属高校,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直接负责的高校,其经营活动由国家开放大学负责。因此,在进行非学历教育的时候,地方开放大学是项目的执行主体,但在具体的业务层次上,要由国家开放大学领导。所谓“四级办学”,就是中国开放大学由国家、省、市、县四个层次的学校组织,在各个层次上进行合作,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比如:分部、地方学院可在总部设置的社区英语教育、老年英语教育以及各种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运作体系的优势,展开非学历教育项目。此外,各系、各地方学院、各学习中心,也可视实际情况,自行建立并开展非学历教育。
我国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开拓了针对性较强的教育领域。针对当前社会对非学位教育的需要,我国开放大学职业培训、英语培训等方面开展了非学位教育,并在继续扩展到各个部门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非学历教育在面向的群体,开发的课程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发放的证书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职业英语培训教育以英语使用较多的从业人员为对象,进行了英语口语,翻译等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以社区居民或社区从业人员为对象,进行了职业技能、公民素养、文史艺术、早期教育、文化体育、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生活技能等非学历教育。以在职员工为对象的专业培训,包括养老、家政、保健、师资培训、艺术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和其它专业认证培训。对外汉语训练是以在华外籍人士、海外华人和外籍中文老师为对象的汉语训练计划。
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制度创新策略。首先,争取国家对其进行政策扶持,对其机构进行完善。在开放大学与其分校、社区学院等基层教学单元之间,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区划的限制,根据权责相应的原则,对办学体制中的教学流程进行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为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提供一个更加高效的组织结构。其次,从顶层的角度对高校非学历教育进行了系统的保证。开放大学应该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积极地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以及公民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从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方式,转变成了非学历与学历教育并存的方式,并且要围绕着城市的功能定位,培养出一种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市民需求的非学历教育。
产业创新策略。就业市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非学历教育市场,它不但直接关系到非学历教育在我国的营销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到其研究开发的方向。为此,必须要对与行业的合作战略进行创新,与行业结构进行有效的互动,将开放大学中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构建起一个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非学历教学生态系统。开放大学在发展英语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方面,不仅要扩大与行业的合作范围,还要拓展与行业的合作方式,促进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各类公共服务组织的深度协作和跨界融合。在开发非学历教育产品以前,要先跟行业展开协作,将行业对非学历教育产品的特定需求因素搞清楚,然后与学习者的个体化需要相结合,对多种资源展开协作,最终打造出能够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同时还能与学习者的需要特征相匹配的非学历教育产品。在此基础上,推动非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同步发展,推动开放高校的非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建立学分银行,将学生从行业中获取的知识和技术,转换成学分,让学生在非学历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还可以用学分转换成相关的文凭。
产业投入策略。在非学历教育上的投资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行业本身的发展,对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行业对其的刚需;在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中,雇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不断地在减少,因此,企业必须增加对雇员的非学历教育的投资,从而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就是行业对非学历教育的刚需。第二,国家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公司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公司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因此,公司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应该承担起自己从事非学历教育活动的主要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都规定了要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立一套适合于自己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个人激励策略。个体的动机是指政府对个体的引导,媒介对个体的舆论引导。而国家对其的指导则主要表现为:对从事非学术研究的个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其获得一定的荣誉头衔。传媒的舆论导向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人进行正向的报导,从而形成一个以参加非学历教育的人生态度为己任的社会风气;通过报导个体参加非学历教育后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的典型事例,向社会传递了参与非学历教育可以获得多方双赢效果的舆论引导。在非学历教育中采用的个人激励战略,既可以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力,又可以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国家的劳动力质量,提高国家的人才实力。
作者:陶嘉,硕士,深圳开放大学,讲师
课题:2021年深圳开放大学英语培训项目思政融合模式初探----以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检人员英语水平能力提升项目为例(编号:SZKD-20210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