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可诗选:最美廿四节气诗》浅析:农耕时代“时间智慧”的传承与创新的颂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对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认知体系。它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个等份为一个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等,这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国农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智慧的肯定,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在申遗过程中,中国代表团面对如何让国际社会理解这一农耕时代的“时间智慧”的挑战,通过精心准备和多次讨论,最终成功将“二十四节气”列入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类别。“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业指导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社会,虽然“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功能有所减弱,但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国政府表示,将以此为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这包括举办保护与传承培训班、编写知识读本、开展相关调查和学术研究等活动。
在廿四节气申遗成功八周年之际,笔者读到青年才俊、诗人周栩可先生的新作《栩可诗选·最美廿四节气诗》(中国作家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欣喜地意识到栩可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做了一件大好事,配合中国政府,向世人唱响了一曲农耕时代“时间智慧”传承与创新的颂歌!
《最美廿四节气诗》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节气之美的原创诗文集,精选了栩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24篇主题诗作和24篇散文随笔。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穿越时空和贯通地域的浩渺视野,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捕捉每个节气独特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全书分春夏秋冬四篇,每篇以每个节气为一组,分别以吟咏该节气的诗词立纲、以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张目、以前人诗赋奉和,显得创意新颖,构思巧妙。书中,无论是春雨惊春、夏满芒夏,还是秋处露秋、冬雪雪冬,每一首诗作和散文都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四季变换的魅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些诗作和散文从中国农事廿四节气独具一格的内涵着笔发力,不仅向世人传递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引领读者感受节气之美,更让世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笔者不揣浅陋,试对书中部分篇什略加解读。
如《春之篇》中的开篇之作《五律·立春》,诗人写道:
春色明镜里,麓山苍茫间。
残霞火烧锦,离情风吹烟。
归鸟蔽天黯,落花缀地闲。
一别两三日,百想千万年。
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作。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颂扬。
又如《秋之篇》中的散文《秋分桂子香飘远》,作者通过对秋分时节的自然景观、节日习俗、市场景象和田野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从文章思想性角度而言,通过对中秋节的描述,强调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的价值观念;通过对秋分时节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思考,秋天作为一个收获和准备过冬的季节,象征着生命的成熟和沉思;文中提到“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放下”,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倡导,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就哲理性而言,通过对季节更迭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落叶和桂香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律动的感悟,即使是在看似凋零的秋天,生命也在以不同的形式继续;通过对秋分时节的田野感受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寻找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即使在变化的世界中,也能找到一个宁静的角落。
文章的艺术性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体现在:一、形象生动的描写。文中对月亮、果蔬、田野的描写形象生动,如“月圆人团圆”、“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秋分时节的美景。二、丰富的感官体验, 作者不仅描绘了视觉景象,还通过提到石榴、冬枣、菠菜等,带给读者丰富的味觉和嗅觉体验。三、语言的韵律美。文章的语言流畅,节奏感强,如“秋分桂子香飘远”具有诗歌的韵律美,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四、象征与隐喻。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家庭的团聚,桂花的香气隐喻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宁静,这些象征和隐喻增加了文本的深度和艺术性。
至于奉和以前人诗赋,也选择得恰到好处。如《冬之篇》中,作者分别向读者分享了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杜甫的《小至》和陆游的《冬至》。其中,尤以杜甫的《小至》别出心裁。原诗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变化。诗中通过对刺绣、葭灰、岸柳、山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冬至后阳气渐生、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作者这样分享前人诗作,以显示对廿四节气文化的历史渊源的追溯,体现古今一体相互呼应,也展现出作者脉承和创新的心智。譬如这首《小至》与作者在这篇中的开篇《卜算子·冬至》,就形成呼应效应。原诗是:
冬至长夜寒
更堪白昼短
数九严冬今日始
画九祈春暖
蚯蚓结深土
麋鹿角新断
深山林泉潺潺动
方知春未晚
这首词通过对冬至时节的自然现象和民间习俗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通过各种方式来期盼和计算春天的到来,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两首相隔千余年的诗篇,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天地自然和人情风俗的大美,表达出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而言,《最美廿四节气诗》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深刻内涵的诗文的综合载体,它不仅描绘了廿四时节的自然美景和节日氛围,还传达了对生活、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当然,在翻阅欣赏这本新书的时候,也难免发现了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每一篇抒写节气的散文,似嫌“千人一面”,即结构基本一致,篇篇以简述时令节气特点、描写该节令的自然景观、介绍当令的民情风俗和作者的感悟等,这样,单独读一篇自然有妙处横生、妙笔生花的愉悦,可多读几篇就觉出单调少变化的遗憾了。还有个别地方出现笔误,比如将“淅淅沥沥”误作“渐渐沥沥”、“一片片落叶”误作“一篇篇落叶”了。但是,瑕不掩瑜,这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的评价,是深信不疑的。
(来源:邵阳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