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诚人寿守护养老钱,防范金融诈骗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老年人因为缺乏对现代金融产品和骗局的了解,常常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为此,鼎诚人寿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反洗钱与金融安全宣传活动,帮助老年人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让他们能够安心、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
老年人由于信息来源有限,加之防范意识不强,面对看似“合法”的金融产品和“熟悉”的亲朋来电,容易陷入骗局。这类骗局常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甚至打着“以房养老”、“投资理财”的旗号,实际却是暗藏风险的陷阱。在这里,我们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帮助大家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段,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案例一:冒充亲属行骗,老奶奶险些被骗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瞿老太,接到了一通自称是“孙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孙子”声称自己因车祸被拘留,需要立即汇款8万元用于解决此事。接着,所谓的“派出所所长”也加入通话,要求立即汇款,否则将“孙子”拘留。焦急的瞿老太急忙赶往银行准备汇款,幸好银行工作人员察觉有异,及时报警。通过民警的进一步调查与电话核实,瞿老太才明白自己险些被骗,虚惊一场。
这个案例揭示了骗子惯用的手法:冒充亲属或熟人,利用老年人容易相信亲人、且不擅长核实信息的特点,制造紧急情况,迫使老人匆忙做出决策。骗子通过巧妙设计的话术,减少老人理性思考的时间,从而骗取钱财。
案例二:“以房养老”骗局,老人房产险遭抵押
在上海市长宁区,齐老伯几乎掉进了一个“以房养老”的骗局。骗子假借保险公司的名义,声称只要将房子抵押,便能获得每月的“养老金”。本以为这是一项既能保住房产又能增值的好政策,齐老伯正准备签字,幸好社区民警及时介入,揭露了这一骗局。实际上,骗子的真实意图是骗取房产抵押贷款,用于购买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最终可能导致老人的房产和养老钱双双损失。
如何守护“养老钱”?几点防范建议
1.亲朋核实,谨防急于转账
老年人若接到自称亲属或好友的电话,尤其是要求汇款或资金转移的电话,务必第一时间与真正的亲属核实信息。切勿因对方制造的紧张气氛而慌忙做出决定。
2.慎重对待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
不少骗局是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开始的。不论是电话、短信还是网络中,都应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要因一时贪图小利,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
3.定期学习金融知识,提升防骗能力
老年人尤其需要定期学习金融防骗知识,了解常见的骗局手段。子女也应积极帮助父母长辈提升金融素养,多提醒老人保持警惕,远离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机会”。
4.如遇诈骗,及时报警求助
一旦发现自己被骗或陷入金融诈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向警方提供对方的收款账户、交易记录等重要证据,及时冻结资金,争取挽回损失。
鼎诚人寿的行动与倡议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保险公司,鼎诚人寿深知保护老年人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在“金融教育宣传月”期间,鼎诚人寿广泛开展了“守住养老钱”的宣传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社区、设立金融知识课堂、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广大老年人普及防范金融诈骗的知识。同时,鼎诚人寿还积极联合各地公安机关及社区力量,帮助老年人辨别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风险,避免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损失自己的毕生积蓄。
此外,鼎诚人寿还通过金融知识宣讲团的形式,走进更多县域乡村,帮助偏远地区的老年人了解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以及如何防范。公司也特别注重和社区警务人员合作,通过案例剖析和现场模拟的形式,让老年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诈骗套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未来,鼎诚人寿将继续加强金融宣传,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防护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拥有更加安全的养老环境。在提升社会金融安全感的同时,鼎诚人寿也呼吁更多人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金融权益,帮助他们守住养老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我们能够帮助更多老年人识破骗局,远离风险,享受安宁的晚年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