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宣讲惠民生,农业数字助发展
2024年7月27日,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智慧农业信息化科普创新团队的成员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知识,来到了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社区。他们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小课堂,将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带给社区的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能接触到这些前沿科技,并激发他们对现代新农业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在信息小课堂上,团队成员们运用了各种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游戏、模拟实验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比如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等,来解释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工作原理。这些生动的例子让孩子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也让他们意识到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团队成员在课堂上进行宣讲
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团还走上街头,向当地居民宣讲东营市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们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精准的灌溉系统和智能的农业管理,使得原本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的稻田。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强大潜力,也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团队成员走上街头与居民交谈
在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强调了“粮食安全”国家政策的重要性,让居民们了解到,保障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他们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到智慧农业的实践中来,通过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方法,共同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团队成员进行宣讲
这次宣讲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对智慧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实践团的成员们相信,通过这样的科普教育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