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香谱》新书发布在厦门举行
日前,2024中国厦门国际香产业(春季)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豐年古法合香”技艺首度亮相本次盛会。
《华夏香谱》书籍封面
“豐年古法合香技艺”传承人王丰年携新书《华夏香谱》正式亮相。新书发售会在开幕当天正式举行,发售现场也是引各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各行业大咖齐聚。
《华夏香谱》一书的编撰立意是为方便广大香道爱好者的使用说明,从现今市场需求出发,分类成组了:男士用香、女士用香、学生用香、上班族用香、情侣用香等,从渊源角度细分了:儒-文人雅士香、释-佛教用香、道-道教用香,和宫廷用香等,从材质方面细分组了:经典木香系列、经典花香系列、经典草香系列。这样以来,也为广大的香道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利查询、学习、临作的册集,书中用白话文言简意赅,由浅入深的做了解析,还图文并茂的穿插列举了历代香炉制式、焚点方式、主要从学术角度充分解析了合香的功效、配伍、与实操。
“豐年古法合香技艺”立足传统,法古而不泥古,弘扬并剖析合香文化的发展脉络的同时,就如何推动合香业多元发展,融合文旅民宿、收藏、艺术、养生、保健、医药、大健康以及互联网自媒体等方面,促进产业融合和改革,线上线下立体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广交天下贤士互惠互利共创辉煌。
据了解王丰年(Foni)号-东莱散人、文峰山下、优游山人。中国迷你柴烧窑创始人,“王家古法柴烧窑”非遗传承人,“以类草堂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豐年古法合香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大千第四代传人、北美书画研究院研导、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会长、齐鲁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王丰年,从事传统文化传播领域数十载了,家族传承,从小耳濡目染 又加之自身喜好,深耕于传统文化之中,痴迷而陶醉…制香技艺源于儿时跟姥姥一起配伍的端午香、祛疫散、四合熏衣香等民间基础的配伍方式,后来从事陶艺工作后,逐渐又接触了香炉需求者的香炉定制,其中不乏宗教人士和博物馆、香道爱好者们的特殊定制,也就逐渐研究其中、热爱其中…随着对香炉的不断深入了解与开发,实体店内香炉品类也就越来越丰富,客户的问题与需求也就越来越专业,2008年前后,为满足广大客户需求,开始组织了雅集讲座,搭建了一系列的专业香道讲座与实操活动,合香知识也逐渐的有了雏形,慢慢形成体系。白驹过隙,2019年适逢天下大疫,寰宇上下混沌众生,因身在海外陪读被隔海外无法回国,百无聊赖之际法古配伍了“宫廷避瘟香”(因此香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炎症预防,对当时的流感肺炎刚好有良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而意外爆火,众人提议何不趁这空当,把其他经典香方一并整理成册。 一蹴而就遂提笔码字,把近10年来关于合香的课件、讲义整理成册,并梳理法古了历代经典,编撰了《丰年古法合香集》一书,后因书名与作者姓名冲突审核不过,经出版社推荐改名为《华夏香谱-豐年古法合香集》。
本书收纳梳理了古今64款古法合香方,图文并茂的为香道爱好者详细讲解了以下内容:
1. 瑶池降瑞香:凝神聚气、精炼元气、调和阴阳、健康益寿。
2. 九天太真香:祀祖供圣、祛疫辟秽、养心安魂、启迪才思。
3. 卷灰寿带香:线香鼻祖,芳香辟秽、温养脏腑,调和卫气、宣通气机。
4. 以类草堂香:法古《二苏旧局》苏轼、苏辙二人所创;初闻花草香 丰富醇和,中味花果香 柔绵持久,尾香木脂味 悠长劲道。
5. 优游山人香:“沈檀龙麝降”五大名香坐君,浑霸之气立现,烟俨垂云间,有花草香、有山林韵、有大海味、更有人间烟火气...
6. 玉堂清霭香:香气冷峻、华而不俗、提神开慧、导气归元。
7. 春宵百媚香:明代《香乘》载名香,少女情动,鲜妍明媚。以四时之花入香,青香与甜香交错,炽热与清冷纠缠。少女情思便是那春夜月明花前醉回眸莞尔百媚生...营造宜人的氛围。
8. 五路财神香:招正偏财,趋吉避凶、安定能量、养命之源。
9. 东阁藏春香:百花气味,初调青苦,中调清新,尾调山花烂漫,焚点此香使人如沐春风。
10. 南极庆寿香:解闷热燥、温中补心阳、预防中暑。此香主要用于夏季,特别是在寿宴等场合,能够助兴并带来宜人的氛围。它的使用与季节和场合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和谐共处的智慧。
11. 西斋雅意香:滋阴润肺、宁心安神、健胃开脾、焚点此香时散发出宜人的香气,能够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
12. 北苑名芳香:是适合冬季使用的香品,具有调气血解毒、避秽养生、幽兰之馨,适合围炉赏雪时使用。
13. 四时清味香:解郁祛秽、香蕴深远、提神开慧、导气归元。
14. 五宝天真香:生津理气、活血化湿、镇静安神、启迪才思。
15. 通神灵犀香:辟秽防疫、化湿解脾、幽香醒窍、安神固本。
16. 瑶华清露香(冷香):香气淡雅、韵味悠长、入置仙境、冷香典范。
17. 三洞真香之真品清奇香:安神定志、净化空气、驱蚊避虫、养生保健。
18. 三洞真香之真和柔远香:气香可入脾,悦脾,醒脾,透心、透骨透腹的特点,能够透络利窍、宣窍,可燥湿化浊,辟秽开郁,能散邪泄气;长期品闻能和五脏,温养脏腑,调和卫气,宣通气机。
19. 三洞真香之真全嘉瑞香:净化身心、驱邪避秽、提升精神境界、改善身体健康状态。
20. 神霄太乙香:疏肝解郁、通畅气血、香味馥郁、层次悠远。
21. 神霄天乙香:冷寒悠远,飘渺轻移,阴阳交融,补气上品。
22. 神霄正乙香:沉稳恢弘、磅礴雄劲、驱邪扶正、疗疾养生。
23. 参禅楚布香:通经开窍、和气安神、祈福平安、招财纳福。
24. 平澜凌云香:香味馥郁、凝神聚气、驱邪扶正、消除业障。
25. 天门摇光香:香气淡雅、韵味悠长、通经开窍、消除业障。
26. 丹华紫真香:消炎杀菌、祛除秽气、通经开窍、助长阳气。
27. 苏穆明仙香:驱疫辟秽、祭奠神灵、祭祖拜佛、求仙上品。
28. 文人雅士香:淡雅含蓄、内敛雅致、悠然飘渺、芬芳养性。
东莱散人香:法古黄庭坚之《意可香》;文人风雅、香气馥郁、祛秽消障、后味绵长。
29. 万象冥觉香:幽香醒窍、馥郁清雅、因物正心、反照自性。
30. 文峰山下香:法古《小四合香》;清心降火、祛湿养脾、香气柔润、净化空气。
31. 富贵四合香:极致奢华、帝王用香、舒缓幽深、高雅馥郁。
32. 晋·多罗伽罗香:祈福平安、增长财运、静心礼佛、招财纳福。
33. 汉·建宁宫中香:宫廷奢华,精细馥郁、养生固本、香气宜人。
34. 西汉·浴兰香汤方: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美容养颜、调理健康。
35. 南北朝· 寿阳公主梅花香:香气清雅,适宜闺房、沐浴、冥想、瑜伽等场合使用。
36. 唐·开元宫中香:香气甜美旖旎,富贵大气,焚闻后感觉甜凉回甘,充满了盛世人间的烟火气。即适合在大型的聚会焚点烘托气氛,也可以在私密空间、卧室睡前促眠享用。
37. 唐·王孝杰帐中香:浓郁劲道、恢弘霸气、祛湿排寒、补中益气。
38. 唐·杨贵妃帷中衙香:本方配伍严谨,注重香药的炮制与和合,香气馥郁、清幽淡雅、芳泽溢远。适宜于书斋琴室、寝室客厅、禅房净舍、会客迎宾等。
39. 唐·御苑嘉瑞香(暖香):暖帐祛恶,温暖芬郁,富贵尊荣、暖香典范。
40. 南唐·鹅梨帐中香:南唐后主李煜与周皇后夫妇二人研发;调息养气、安神助眠、清幽甜美、舒心解压。
41. 五代十国·花蕊夫人衙香:南唐后主李煜/周皇后夫妇研发;调息养气、安神助眠、清幽甜美、舒心解压。
42. 宋·辛押陀罗亚悉香:外邦供香;祛恶气、定霍乱、补五脏、益精气、壮元阳,辟秽化浊、行气开郁、散寒止痛。
43. 宋·宣和御制香:宋徽宗研发;香气冷峻、醒神开慧、通经祛秽、保健养生。
44. 宋·苏内翰制衙香:香气沉稳厚重,具有花果香及檀香的木质底蕴,有助于舒缓身心,增添高雅宁静的氛围之功效。
45. 宋·温成阁中香:香气圆润柔和,十分淡雅,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燥湿的香养功效。
46. 宋·雪中春信香:苏轼研发;清热解毒、滋阳降火、补气纳中、温胃散寒。
47. 宋·庭芳藏春香:整体香气天然清新, 带有酸甜的梅子果味, 还有龙脑的丝丝凉意, 麝香的加入增添了温软的花香, 使气味更显柔和, 如拂面而来的春风般温暖,焚一炉雅香,重新感知,寒中有暖,万事逢春。
48. 宋·霄汉百步香:护肝养肝、祛风镇痛、止咳化痰、健脾消食。
49. 宋·赵清献公香: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寒、改良睡眠。
50. 宋·妙龄玉婴香 :香气清雅、滋阴催情、提神醒脑、益肾壮阳。
51. 宋·太平清远香:通经开窍、散邪辟秽、温养脏腑、宣和气机。
52. 元·内府龙涎香:清热明目,改善视力模糊、眼干涩等问题;开窍醒脑,缓解头痛、失眠、健忘等症状;醒神提神,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53. 明·香乘梅花香:配伍奇妙,尤香气清雅,含生发之机;但不得不说:此妙香一支如沐春风,使人神清气爽,尽显皇室贵族气质。宜:闺房、沐浴、冥想、瑜伽等焚燃。
54. 明·德道信灵香:斋醮焚香、静心祛秽、消除业障、净化空气。
55. 清·瑞华养生香:乃清宫廷太常寺用香;驱除风寒、驱除湿邪、活血化淤、宫廷暖香。
56. 清·宫廷欢宜香:熏衣净化空气、舒缓情绪、促进睡眠、增强免疫力。
57. 清·宫廷避瘟香:化湿清热、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祛疾防疫。
58. 光华天真香:静心养神、促进睡眠 适于心慌气虚、工作学习、练瑜伽、冥想、礼佛打坐入定等人群。
59. 佳人杏里香:富贵清丽、恬淡清雅、调理情思、疏肝解郁。
60. 日天金阳香(暖香):趋秽理气、气血兼顾、阳气十足、秋冬必备。
61. 敬贤春鳞香:安神助眠、舒缓情绪、平和心态、解压散郁。
62. 万物袭夜香:提升阳气、祛除异味、药理作用、静心醒神。
63. 初春熏衣香:防霉抗菌、防蛀防虫、芳香馥郁,耐人寻味。
64. 佳节福袋香:开运隆昌、大吉盈财、保健康,防小人,化太岁,法物充盈,法喜充满。
豐年古法起草,
焚香遍漫東南。
一炷青雲直上煙,
優游半日心閒。
揉捻炮搗磨煎,
君臣佐使為先。
天光裊影祥雲上,
香降福瑞人間。
希望《华夏香谱》这本书能让这古法合香的传统文化传播开来 ,让古老的手艺薪火相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