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铲除极端言论毒瘤赖以滋生蔓延的土壤
陈瑶瑶
近日,多个互联网平台相继发布公告,对胡友平见义勇为一事中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有害信息予以处置。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可个别人用狭隘、偏激的观点质疑造谣民族英雄、炮制极端言论,令人不齿。各平台应积极履行自身主体责任,坚决铲除极端言论毒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的极端言论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即使平台屡屡发布公告治理,极端言论依然如雨后春笋般滋生蔓延。胡友平女士的牺牲让大众无比悲痛,然而竟有一些账号为博取流量,罔顾事实真相、诋毁平民英雄,造谣称校车司乘人员“是日本特务”;甚至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宣扬“抗日锄奸”,鼓噪成立“当代义和团”,炮制“最好全日本沉岛,早日种族灭绝”等极端民粹主义言论,如此种种,破坏了平台和谐友好的氛围和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的包容开放,不是为了成为极端言论滋生蔓延的土壤。整治极端言论毒瘤,不能止于互联网平台面对极端事件的应急措施,更应建立起长效机制。平台作为互联网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主体,理应担当起传递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须知互联网企业要想走的长远,需摆正位置,适当放下“流量为王”的准则,把价值理念的传递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况且,企业要想从优秀到卓越,最重要的是能提出超乎利润之上的终极追求,营造网络良好氛围,应是每家互联网企业追求卓越的应有之义。
从根本上扫清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并非容易,但绝不能听之任之。极端言论对网络环境的损害是极大的,平台首先要从根源上切断煽动言论的传播,针对这种情况应立即展开专项巡查,贯彻落实中央网信办关于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的工作要求,落实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对极端有害言论及问题账号进行禁言或封禁处置。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实时舆情监控,针对恶意引战、煽动的言论进行删除,较严重者禁言,情节极严重者则查封账号。
互联网生态天然有混杂性,但底线不能踩、红线不能碰。平台需建立起长效机制跑在极端言论的前面,更需要站稳价值立场,绝不给极端言论这颗毒瘤以滋生蔓延的土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