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出红色故事剧:《永不褪色的山楂林》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4-12-06
导读: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出红色故事剧:《永不褪色的山楂林》 作者:武岳 张倩倩 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燕京大学的校歌在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科技馆311室悠扬响起,八名青年学生在书斋中勤奋苦读,交流批判,碰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出红色故事剧:《永不褪色的山楂林》

作者:武岳 张倩倩

“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燕京大学的校歌在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科技馆311室悠扬响起,八名青年学生在书斋中勤奋苦读,交流批判,碰撞思想。

个人叙事中感受历史重量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讲好党史为主题主线,将叙事疗法理念融入党史教育过程,用历史对话现实指引未来。在红色故事剧《永不褪色的山楂林》中,青年学生化身为热爱文物才华斐然的秦阳先生、目标坚毅专心事业的学生金陵等,在主持人带领下逐一开展故事讲述,真正走进人物生活,表达情绪情感,关注内在力量,从而找寻积极力量构建全新的自我。参与者李梦谣说道:“我跟随着人物金陵,融入了时代的洪流,我心中知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所以在面对着家国大义与生死抉择时,我毅然许国,只盼山河无恙,烟火寻常;走出人物,生长在新时代,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将勇敢肩负起身上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角色演绎中触摸历史脉络

11月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4场红色故事剧《永不褪色的山楂林》,以个人讲述、角色演绎等形式走进历史人物的“生活世界”,感知中国共产党的苦难与辉煌。剧中同学们化身热血青年、地下党员、进步学生等角色,肩负起保护国家文物、传递重要情报等重要任务,为了撑起国家希望而踏上赴苏俄留学的列车。同学们从燕京大学的校园内到大兴安岭的山楂林中,从寒风雪夜中的秘密接头到面对敌人审讯时的机智周旋,不断展现着机智而又炽热的青春之光。刚成为预备党员的仲嘉乐同志感慨道:“以往的党史多是通过书本和讲座,而这次通过亲身演绎,真正深切体会到家国情怀的重量,感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不易,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在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红色故事中传承革命精神

燕京大学于1919年1月在北平正式建立,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在50年代院系调整中它的文理科并入北大、工科进入清华,校舍燕园也成了北大的新校区,虽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多年,却是近代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日军侵华后,绝大部分高校撤往后方,唯独燕京大学留守于沦陷区,并将自己的学生作为留学生派向海外求学,在漫长的北行中,八名学生挤在同一车厢,听先生讲文学与改革,讲十月革命与列宁,讲不知能否到达的莫斯科;在动荡的炮火里,同学们诉说着当下的身不由己,一次次的预演理想生活。活动结束后党员张家琳说道:“通过沉浸式的故事体验,深刻体会到在像秦阳老师无数地下共产党员,为了革命理想的满怀热血与担当,勇往直前,无惧无畏,新时代的我们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不懈奋斗。”

 

文字传达力量,故事直通心灵,演绎深化信仰!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坚持以党史为明灯,培育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历史观,结合红色历史、文化元素持续推出沉浸式党性教育活动“红色故事剧”,以个人讲述、角色演绎、体验交流形式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兴盛的精神密码。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