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太医高翠霞:中医调理温宫散寒,破解女性“宫寒”困扰!
近年来,许多女性因没有健康意识,在冬日着凉导致宫寒的不在少数。女性宫寒会导致面部皮肤粗糙、脸色暗黄、四肢冰凉、月经不调、痛经甚至会引起宫寒性不孕。
云太医特聘专家高翠霞主任指出:“严重的宫寒可造成不孕、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因此有宫寒的女性,应该对其产生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按照中医理论,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其中“寒”分为实寒和虚寒。“实寒”是指人感受了实际的寒邪,如穿衣太少,空调温度太低等,使体内阴寒过盛,即“阴盛则内寒”,此时需要驱寒;虚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寒由内生,即“阳虚则外寒”,需要温阳。
女性宫寒主要跟饮食、体质、肾阳虚有关,由于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
为了追求时髦,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在大冬天也喜欢穿露出脚踝的裤子,云太医特聘专家高翠霞主任强调:这是不可提倡的!想要暖宫,首先一定要做好保暖。同时,合理的运动也是改善宫寒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中或结束后都应该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为出汗而使人体毛孔打开,让寒气有趁虚而入的机会,如果子宫因此受寒,血气就会凝结得更快,宫寒也就随之而出了。
云太医高翠霞主任发现,临床上多数妇科病与“宫寒”相关,因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的发病阶段,宫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面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中医治疗“宫寒”应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青春期补肾,生育期调肝、绝经后或老年期重在治脾。总以止痛为核心,重在调经止痛。(云太医高翠霞主任微信:yty6624)
云太医高翠霞主任根据中医理论研究和多年临床实践推出了一系列独具中医特色的综合疗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辨清虚实区别治疗。因本病病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故治疗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痛经最主要的方法。据痛经感邪的不同性质、脏腑及气血虚实情况而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气滞则顺其气,血瘀则和其血,寒凝则散其寒,湿聚则利其湿,蕴热则清其热,肝郁则疏其肝,气血虚则补气血,肾虚则滋其肾。在治疗上月经期重点在于理血治标,平素时要辨证求因,调和气血及阴阳治本。
最后,有不少女性朋友喜欢上网搜索一些疾病知识,觉得自己怕冷、痛经就认为是宫寒,并购买艾草等自己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专业的知识,无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而中医讲究辨症施治,人体的穴位错综复杂,还有体质原因,到底该采用灸还是针的方法,都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来进行诊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