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旅集体“攀亲”悟空 卷“热度”更要卷“深度”
自国产3A游戏巨制《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以来,其凭借对古典文学瑰宝《西游记》的颠覆性重塑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表现力,迅速席卷网络,成为全球玩家瞩目的焦点。这款游戏不仅是技术与创意的结晶,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诠释,激发了无数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和探索欲望。在此浪潮之下,国内文旅业者嗅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始积极探索游戏IP与地方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力求打造出一场场集视听盛宴与文化沉浸体验于一体的全新文旅盛宴。
一、“攀亲”悟空背景及现状
各地文旅部门与企业积极响应,以《黑神话:悟空》为核心,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及自然景观特色,策划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旅活动。例如,四川峨眉山景区推出了“悟空探秘之旅”,游客可以扮演孙悟空的角色,沿着游戏中的线索寻访隐藏于山水间的秘密,感受神秘莫测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奇观相融之美。而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则上演了一场以《西游记》为主题的大型光影秀,通过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经典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世界中。更有甚者,云南石林风景区创造性地将《黑神话:悟空》的游戏剧情与当地的喀斯特地貌完美结合,设计了“石破天惊·悟空归来”探险路线,引导游客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体验一段段扣人心弦的冒险旅程。不仅如此,《黑神话:悟空》还催生了一批以游戏人物为原型的手办、服饰、文创产品等周边衍生品,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然而,在追求热度的同时,如何确保文旅项目的文化深度与品质,避免同质化竞争,成为当前文旅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过度的商业化剥离了其文化内涵。伴随《黑神话:悟空》这款现象级游戏的问世,一股强劲的“西游热”再度席卷而来,众多文旅项目乘势而起,试图借机分得一杯羹。然而,正当一部分景点和娱乐设施沉浸在表面热闹与高收益带来的短暂喜悦中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悄然浮现:过度商业化与文化内涵的剥离,正悄悄侵蚀着这份繁华的根基。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不少文旅项目过于侧重娱乐性与视觉震撼的呈现,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与《西游记》原著及其衍生作品《黑神话:悟空》深层次文化精髓的有效链接。结果便是,尽管表面上看去光鲜亮丽、人流如织,但实质上却如同华丽外衣下的空洞躯壳,无法触及游客内心深处那份渴望共鸣的情感诉求。这些项目往往流于形式上的模仿复制,缺乏独创性和深度思考,最终沦为千篇一律的快餐式消费,难以留下持久的印象或引发深层次的精神触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开发者未能正确把握文化和商业之间的平衡点,过分依赖浅层次刺激吸引游客眼球,而忽视了挖掘和展现本土文化内核的重要性。
二是同质化竞争严重与创新不足。在《黑神话:悟空》所掀起的文化风暴中,全国各地文旅项目竞相争艳,试图搭乘这股热潮,吸引更多目光与脚步。然而,随着此类主题乐园、展览及体验活动遍地开花,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逐渐显现,同质化严重,创新动力不足,这无疑给本就激烈的文旅市场竞争添了几分阴霾。原本寄希望于“黑神话悟空”的IP效应带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如今却陷入了模式复制、创意匮乏的怪圈之中。建一座仿古风格的入口大门,摆放几尊标志性雕塑,再搭配上几场略显粗糙的Cosplay表演……这样的套路虽然能短时间内吸引一波好奇的目光,但很快便会被遗忘在记忆角落里,无法转化为回头客或是口碑传播的力量源泉。这种现象折射出一些地区管理者和投资者急于求成,没有耐心也没有勇气去做真正的创新尝试,而是倾向于选择简单粗暴的克隆策略来规避风险。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将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在信息高度透明、消费者日益挑剔的今天,任何缺少个性与诚意的产品都将被迅速淘汰出局。
三是数字技术与实体体验存在融合挑战。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文旅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和沉浸式享受,使得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不再局限于静态观赏,而是变成了一种生动鲜活、触手可及的存在。然而,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蓝海中航行,文旅行业正面临着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即如何能在保护珍贵的传统景观与文化遗址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巧妙融入最新科技成果,既保证环境的完整与和谐,又能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着硬件设备的安装部署,若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另一方面,过分倚重特效包装,忽略内容本身的质量与内涵,则容易陷入形式主义陷阱,失去文旅项目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功能。因此,寻求技术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成为了摆在每一位从业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四是版权问题与文化尊重。当《黑神话:悟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万千粉丝之际,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文旅界眼中的香饽饽。然而,在一片热火朝天的IP开发利用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版权隐患和文化伦理考量问题。部分文旅项目未经正式授权,擅自将该知名IP元素嵌入自家产品或宣传资料当中,不仅侵犯了原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可能因误解或歪曲原著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批评。版权法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改编、演绎、传播行为均需事先征得版权所有方同意,并按照协议约定支付相应报酬,否则即构成非法盗版,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法律层面的风险以外,随意篡改或丑化经典形象还会损害品牌形象,影响受众评价,进而影响经营效益。《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靠的就是它那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情节编排以及深远宏大的主题立意,一旦失去了这些核心要素支撑,即便披上了华丽的外衣,终究也只是个空壳罢了。
三、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文化挖掘与创新融合。各地的文旅项目应深入挖掘《西游记》及《黑神话:悟空》的文化内涵,结合地方历史故事和人文特色,要悉心挖掘所在地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乃至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将其有机融合进旅游路线设计、景区布景、演艺项目等各个层面。开发具有地域标识性和文化深度的旅游产品,避免表面化和同质化。二是强化科技赋能与体验升级。合理应用数字技术,如AR、VR等,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要考虑到景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游客的需求,制定出既能够展现科技魅力又不会干扰原有风貌的方案。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确保技术应用与自然景观、文化遗址的和谐共存。三是持续强化版权意识与法律保障。要始终坚持尊重版权的原则,与《黑神话:悟空》的版权所有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方案,确保所有活动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开展。此外,还要秉持着对原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高度尊重,力求还原作品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与艺术魅力,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歪曲篡改现象。(陆文达、王振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