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学子奔赴社区——“‘晓’育未来,童年一夏”
南京晓庄学院学子奔赴社区——“‘晓’育未来,童年一夏”
为了弘扬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弘扬大爱奉献精神,继承陶行知先生的“百万宏愿”,为社区的儿童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晓庄学子开展了“‘晓’育未来,童年一夏”爱心暑托社会实践。7月4日至7月28日,由南京晓庄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为主的“印山红”童心圆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南京市“爱心暑托班”为实践平台,以“泱泱国风”、“塑”你所想、笔墨童年等课程为主要内容在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为下关街道的儿童提供了有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师范生提供实地教学实践机会,同时为下关街道的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看护平台,帮助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困境青少年等6-14周岁的儿童充实暑期生活。
托管班里的“小先生”均来自晓庄学子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童心圆梦”项目组和学校教师技能训练营。“塑”你所想、笔墨童年、童向朗读、童心向党、创艺美劳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于无形中将五育教育纳入教学活动中。墨香致远、泱泱国风、创艺指间、智趣时光“四大主题”课程,提供了包括学业辅导、特色课程、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精彩暑托套餐。
在课后的学业辅导中,实践团成员不仅解答作业难题,还注重纠正学生们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的正确学习方向,努力做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童心圆梦实践队主要负责人李想是南京晓庄学院应用心理学(师范)的一名学生,在开班仪式中,她注意到一位小朋友,因为与其他小朋友并不熟悉,既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敢和实践老师沟通。观察到此现象后,李想便主动坐到了他的身边对他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后面的课程中,她积极关注这位十分内向的小朋友,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也逐渐放下了心结,在接下来的暑托活动中积极交朋友、提问题。李想在最后的结业总结中说道“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个‘亲其师’‘信其道’的过程,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事业,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做到‘仁而爱人’”。
童向朗读课程“小先生”陈欣怡,在教授过程中不断研究课程内容,深刻认识到了老师课堂中一直强调的童向朗读的四种特质:童向是基本原则、童声是基本腔调、变调是基本方式、童心是基本情味。小学生恰好处在童声期,音质独特。 在儿童那里,声音才是语言文字的第一“颜值”。朗诵让儿童的“心、眼、口、耳并用”,让文字的声音来唤醒儿童的耳朵,让天籁童声来塑造儿童的心灵,让朗读贯穿儿童学习语文的始终,这会让叠加着声音力量的阅读教学,更富张力和爆发力。在此过程中她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学说。
多位家长受邀参加结业仪式,在仪式结束后,家长们非常激动地拉着我们的实践成员说:“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每天听孩子说各种活动,非常丰富。感谢你们的爱心托班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暑假体验。”
“之前我们害怕孩子在家一直玩电子产品,听说有暑托班就送来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学到东西,孩子每天都问什么时候去上课,想要见朋友和老师。”一位外婆这么说。
“童心”,是中国无数儿童的童心。走进儿童的“童心”,就是走进社区家长与儿童的“痛心”。“圆梦”,是实现中国儿童的求知梦、实现青年师范生的公益梦以及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梦。在暑期托管班实践,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将“大爱情怀”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会,这亦是晓庄学子的青春担当。
(通讯员:李想 指导老师:马聪、周洪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