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建引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建强新兴产业的党组织、锻造过硬队伍、集聚更优人才,彰显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担当。
以“新”为出发点,深化党建聚链行动,建强组织引领“新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依托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是必经之路。党的领导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为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党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的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凝聚强大力量,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将党的组织力有效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不断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阶段迈进。要牢固树立抓新兴产业党建工作就是抓新质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加强党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领导,将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聚合成链,以“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一体运转。要优化“党建引领+高校对接+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发挥产业链党委协调作用,联动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以产业链党组织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组织动能。
以“质”为立足点,加快党员干部知识迭代,提升能力赋予“新效能”。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面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中共四川省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害在落实、关键在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还是在党员干部领导能力水平上。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引领者、服务者、贡献者。全世界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快各级部门党员干部知识迭代,提高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用好人民赋予的“指挥棒”。要具备新质生产力发展眼光和思路,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政策引导、执行方式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注重在高质量发展一线发现、培养和使用干部,优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让他们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鲶鱼效应”。要科学设置有效的容错机制、情形明确的容错内容,解决后顾之忧。着眼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更新高校教学知识体系、完善教材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纳入党校教学课程之中,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讲座、科创前沿动态讲坛等,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等多种方式,补齐干部能力短板,帮助党员干部把握新质生产力,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本领。
以“生产力”为落脚点,打造人才创新高地,集聚更优人才永葆“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视人才为珍宝,聚八方英才而用之。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组织部门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才管理核心机构,应当紧随时代步伐,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积极寻求创新方法。在人才政策上,需要更加主动、开放和高效,以吸引和储备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能够推动生产力的革新,成为战略型人才,还需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成为应用型人才的佼佼者。要搭建校企地协作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探索建立“量身式”组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注重关心关爱人才,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及时解决人才落户、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各类“关键小事”,确保人才既引得进、更留得,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人才集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李建文、李轩逸,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