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时局 > 正文

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3-08-14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充分收集和综合运用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走向世界前列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充分收集和综合运用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走向世界前列的过程。科技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也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尺,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江苏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接近50%,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名列前茅。紫金山实验室成果频出,钟山实验室揭牌成立,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科技创新潜力十分巨大。江苏重点培育了十三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无锡物联网,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等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超80%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在企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稳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江苏已具备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的条件。但是,全省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苏南较为丰富,苏中、苏北相对匮乏。国家实验室这几年发展迅速,但整体占比仍不高,新兴前沿领域布局还很薄弱。头部创新企业整体数量偏少,且距离国际顶尖仍有较大差距,卡脖子技术在十三个产业集群中普遍存在,原发性、颠覆性的高精尖技术缺乏。人才方面多而不优,庞而不精,缺乏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总书记的指示为江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江苏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裨补阙漏,探索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路径。

一、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依托于欣欣向荣的创新主体

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头雁,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一是要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依托紫金山实验室、苏州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一流科研团队,加快颠覆性技术研发攻关。支持省级实验室瞄准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江苏重大产业需求,集中投入,科学规划,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细分等产业发展前沿领域,依托高等院校科技力量,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源,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布局,构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逐步缩小与与西方社会差距。在人工智能、先进能源材料、5G等主导方向上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探索构建跨学科交叉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产生更多颠覆性原创成果。二是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着力夯实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基础,进一步落实高企培育相关政策,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态势。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入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将民营科技企业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重点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创新企业。鼓励头部企业参与国际重大科技项目,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兼并或参股国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开辟国际合作新渠道。

二、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得益于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

实现科技现代化,产业是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传统制造产业领先地位,在医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产业领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迈进全球产业高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转型蝶变。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材料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齐江苏在硬核科技领域的短板。提前谋划、布局区块链、光电芯片、元宇宙、未来医疗、量子信息、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发展特点,搭建产业分工互作平台,形成优势互补、高效联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支柱产业,放大特色优势,突出集群主攻方向,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归功于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

“百年大计,人才文本。”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依托“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人才工程,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积极人才政策,加强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高尖端人才的招引集聚。搭建海外人才服务网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制度,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绘制“全省人才一张图”,建设高端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引才、用才提供信息支持。整合各地科技人才资源,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保障科技人才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顺畅、有序、合理流动。因地制宜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服务能力,以完善的政务服务水平,较强的城市软实力,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后植科技人才家国情怀,凝聚人才奋进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四、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有赖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源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用人机制激活,最终也要通过创新来实现。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完善,为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有关部门要以创新投入经费作为主要投入支持,探索建立国家财政引导、企业资金主导、社会力量补充的科研投入体系;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坚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源,勇攀科技高峰,力争多出战略性、颠覆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推进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原始创新等源头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树雄心、立壮志,敢提新理论,敢走新道路,努力实现“0到1”的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要强化企业在产学研活动中的粘着力,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不断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逐个攻克现存“卡脖子”问题,研制出更多国际领先和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筑牢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穿越关山,永远向前。踏上新征程,面对新使命,江苏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成为全国科技中心和创新高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者系江苏省靖江市滨江新区办事处 肖锴)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