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安保基金债券市场点评:债券市场收益率明显下降
债券市场收益率明显下降。周二央行意外降息,MLF利率降息15BP至2.50%,OMO利率降息10BP至1.80%,收益率显著下降。由于2022年8月和2023年6月降息后,收益率均先下后上,市场出于学习效应,并未完全体现降息幅度,降息首日收益率下行4-5BP。
国寿安保基金认为,基本面方面,融数据总量弱:叠加6月季节性冲量,导致数据读数很差;居民信贷还有存量偿还问题;7月经济数据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端均远低于市场预期,且弱于高频数据和PMI数据表现。具体体现在生产环比降至有数据以来同期新低,多数行业走弱;三项投资均有回落,制造业投资融资意愿不足,待盈利好转,基建在专项债发行拖累下增速明显放缓,地产仍继续下探,但施工链条好转;消费处于季节性低位,大幅低于预期。
流动性和政策方面,本次降息超预期的是时点,主要是因为央行在6月已经降息,三个月内两次降息,时间和频率上超出预期;从2021年以来的降息周期上来看,连续降息有迹可循:央行眼中的降息终点是LPR降息,2021年12月、2022年1月,两个月连续LPR降息;2022年5月、2022年8月,四个月内两次LPR降息;如果和2022年的降息比较,2022年5月的LPR降息有一定的应急属性,2022年8月的降息是落实7月的政治局会议安排;本轮2023年6月的降息有一定的预防属性,2023年8月的降息是落实7月政治局会议安排。在人民币即期汇率接近7.3的关口,此时降息说明央行在内外平衡中选择了内部;MLF利率下调15BP,而OMO利率下调10BP,表明降息意图更多在降LPR利率,非对称下调意在防止空转。
整体来看,降息首日,10年国债收益率并未完全体现降息幅度,这是因为2022年8月降息、2023年6月降息后,收益率都有明显反转;市场的学习效应反而带来机会。除了自身的任务,多目标制下央行还需要完成财政的任务和全局的任务;一是央行需要维护地方债发行平稳:地方债供给并不一定形成压力,央行反而需要加大流动性对冲,预计资金面保持稳定;二是其他政策出台,央行货币端才会退出,例如2022年6月,上海疫情缓和、2022年9月至11月PSL投放、2022年11月疫情和地产政策优化;因此在央行自身的任务、财政的任务和全局的任务完成前,预计货币端将保持稳定,而市场由于学习效应,并未完全体现降息利好,仍可积极参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