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兰医疗的十年:秉持并深耕“探索生命本质,呵护人类健康”之使命
新医改之后,国家层面不断释放鼓励社会办医的信号,并迅速在医疗行业内掀起浪潮。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更是率先出台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管理办法,并印发了《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等文件。
社会办医的浪潮下,郑杰(现任树兰医疗集团董事长)萌生了一个具象的目标,即集社会力量和专业医学之力,共同创办一家综合性医院。
2013年,树兰医疗集团正式创建。可以说,树兰医疗的创立和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目前,树兰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健康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育为一体的科技型医疗集团,旗下建有树兰(杭州)医院、树兰(安吉)医院、树兰(衢州)医院等医疗机构,并与福建、重庆、河南、山东等地医疗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从树兰医疗集团创立之初,创始团队对它的期许就是“差异化发展、做好公立医疗体系的补充”,这一点在树兰医疗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不曾改变。
在树兰(杭州)医院运营初期,就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用户服务中心。这个部门由多位高年资的专业护士构成的用户服务中心。其主要工作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咨询和导诊服务,这些服务大到协调挂号和床位,小到路线指引、复印病历。这类“全人全程”式的服务与后来由国家卫健委提出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不谋而合。
面对患者要有温度,面对员工更是如此。树兰医疗的创始团队在看到医护工作者不计个人所得,无私奉献的种种后,希望在树兰体系内,打造高标准的医疗健康管理机构,既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能让医护工作者获得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专项支持。
在此目标之下,树兰医疗集团在人才培养上探索出了一条“内外兼修”的双循环体系。对内,树兰搭建了“国家-省-市”和“院内-院外”立体交叉的内培体系,以研促医,医教融合。在此基础上,树兰医疗不仅拥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还设有浙江省人社厅和浙江省卫健委认定的职称评定体系。
经营模式上,树兰医疗大胆创新,通过外部托管形式,向合作方输送医院经营管理经验和医疗人才与技术。以合作的福建省某医院为例,通过树兰医疗派出的医学专家和医院管理专家的进驻,这家福建医院全面改革患者就医和医院内部管理流程,并于2017年获得JCI认证;患者也从“本地人宁可去外地看病”,变成“留在本地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另外一家托管模式下合作的山东省某医院,自合作以来,树兰医疗先后派出多组专家人才进行驻院支持。截至目前,这家医院的年住院量、门诊量和三四级手术占比都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除了深耕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树兰医疗的另一条重要赛道是生命科学产业。相比于公立医疗体系,社会办医的体制机制优势也在其中显露无疑——通过举办生命科技大会、SATOL科学TALK等形式,挖掘能够解决医疗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思路,鼓励医生创新,并给予相应资源支持。在这条赛道上,树兰医疗不再局限于某一家单体医院,而是以前述种种为纽带,链接全世界最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
作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树兰医疗在分析和复盘大量案例后,还为整个集团注入了带有树兰鲜明印记的人文关怀思想。
在树兰医疗旗下各家医院里,都有一个看起来和医院场景不太一样的“休闲场所”——“医空间”。这个开放式空间,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是举办沙龙、碰撞观点的最佳场所;对于患者来说,是忘记病痛、疗愈心灵的院内港湾。
这里不仅成了树兰(杭州)医院利用率最高的场所之一,还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可。因为在树兰,“医空间”承载的不仅是对医患需求的深度洞察,对医学人文的极致追求,更体现了创始团队在互联网和医疗思维之间的碰撞和交融。
如果说医空间是树兰医疗人文底色的细节化体现,那么“1+X”的差异化策略则是更为宏观层面的布局,这也是树兰医疗“干细胞战略”的具象化表征之一。作为旗舰标杆的树兰(杭州)医院以四大移植王牌科室、学科发展建设、科研发展为核心进行综合性发展;树兰(安吉)医院注重于老年医学和康养服务管理;树兰(衢州)医院则专注于肿瘤学,作为树兰医疗战略性拓展医疗网络的一环,有望发展为区域医疗中心;而响应国家号召,设立在海南乐城先行示范区的树兰(博鳌)医院,则提供以进口创新药械等为主的优质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树兰医疗积极布局互联网数字化,致力于打造研究型科技医疗集团。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医护人员减负”的理念之下,树兰医疗一直坚持自主设计开发基于云原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打造医院的数字医疗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树兰医疗的“1+X”也延伸出数字医疗平台,以实体医院为依托,提供包括线上诊疗咨询服务、预防性保健服务等在内的,满足群众日常基本医疗需求的线上就医渠道。
从2013年成立至今,对于树兰医疗集团来说,每一阶段的业务发展,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统一;旗下各医院与各项业务,区域定位和优势学科或许不尽相同,但终极目标都是在社会办医的框架下,探索生态平衡与闭环,为人人享有身心健康而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