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梦空间中看农业创新,校企共建劳动实践基地
8月9日上午,南京财经大学“能力树”劳动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在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卜金涛的带领下前往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大孤柳村“稻”梦小镇,开展了“培育青年能力之树,传承时代劳动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稻”梦小镇园区,在波光粼粼的大片水田里,稻穗在夏日的熏风中起伏。在登上近27米的高空看台的那一刻,实践团的全体同学被映入眼帘的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巨型稻田画深深震撼,高台之下,水稻田被巧思装点成了以“青春万岁”、“女娲补天”、“乡村振兴”等不同主题的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立体的艺术字标题,配以妙趣横生的插画,极具观赏美感。“8月正是欣赏稻田画最好的时候,你们可算来对地方了!”农民张阿姨同实践团说道,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的是热情而又自豪的笑容。从张阿姨的口中实践团了解到,“稻”梦小镇的稻田画项目从构思创意到水稻的种植再到最完整的呈现,用了近10年时间。播种时节,农民依据规划图样在农田里栽种不同颜色叶片的水稻。随着水稻的成熟,稻田中便会呈现出预先设计的图案与文字。稻田画利用卫星定位技术、透视规律和矢量法等技术,定点定桩连线,人工填色栽植秧苗,并由专门人员负责彩色秧苗的生长管理,以确保各色秧苗同步成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三年前,小镇因作为《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剧组稻田画取景地一炮而红,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
正午时分,实践团一行跟随张阿姨来到了大孤柳村党支部。在这里,实践团采访了沈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也是“稻”梦空间项目的负责人赵爱军先生。提到小镇的产业发展,赵爱军介绍,“稻”梦小镇原来的主要支柱产业是水稻种植业。在小镇水稻观光爆火之后,他敏锐地抓住商业机遇,依托稻田画资源优势迅速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发展稻壳洗浴、米酒工坊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在小镇中观光、居住、理疗和休闲。在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基础上,小镇通过品牌效应不断反哺农业生产和水稻精深加工等第一、第二产业,从而实现水稻全产业链贯通,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眼下,“稻梦空间”已经实现了2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年加工10万吨水稻生产能力和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的规模,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为每户参与农民每年增加了近2万元的收入,由此,产业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小镇村民,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10年时间,两万亩稻田,30万游客,这一组组数据连同气势磅礴的稻田画重重地扣在实践团全体成员们的心间。一幅幅匠心独运的水稻画背后,是一双双辛勤劳作的手和一个个潜心钻研的日夜。正是由于“稻”梦空间项目组和全体村民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并且坚持不懈,十年如一日的劳动精神,造就了小镇今时今日的成就。在团长张语宸同学的提议下,实践团全体同学纷纷走进农田,走进果园,和当地村民一起采摘黄桃、李子等当季水果,通过学习使用压井水泵帮助村民取水灌溉农田,辛勤劳动的成就感和盈车嘉穗的喜悦感油然而生。炎炎烈日下,那些虽不娴熟但无比坚定的身影正按照村民的教导认真劳动着,认真的为这片土地尽上一份力。每位同学身上的衣服很快都被汗水浸湿,但望着村民们竖起的大拇指,他们脸上像那位张阿姨一样,扬起了自豪的笑容,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学习践行着“稻”梦空间项目全体成员的劳动精神。
活动尾声,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卜金涛提出与沈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有限公司一起共建校企劳动实践基地的倡议,实践基地将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促进双方合作,让更多的学子前来体验学习,实践并发扬“稻”梦空间的劳动精神。倡议一出,立刻得到了赵爱军以及乡镇负责人的大力赞同。不知不觉中,夕阳已然西斜,实践团成员望着亲手采摘的果实以及亲自灌溉的水稻田,满心欢喜,本次劳动实践活动也在田间地头的一片欢笑声中圆满结束。(通讯员 田震宇 张语宸 王艺霖)
图为“稻梦空间”特色创意——用各色麦子拼成稻田画。 通讯员 张语宸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和当地村民一同完成水果蔬菜的采摘工作。 通讯员 王艺霖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从采摘园采果归来。 通讯员 王艺霖 供图
图为团队指导老师和成员在采摘后合影。 通讯员 张语宸 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