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赋能输配电线路设计
“此处波形为多层水波纹,该点下面存在被掩埋的电缆井,请做好位置标记。”8月15日,在嵊州市谷来镇的一处无标识电缆路段,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专业人员、纪检人员及三峡大学实习生使用“雷达波”快速勘探输配电线路浅层地质装置对电缆走向、电缆井位置进行探测定位。
据了解,此地在线路提升改造工程中,遇到了电缆井被新修道路覆盖,无法确定电缆井准确位置的情况,导致工程进度滞后,急需对电缆走向、电缆井位置进行探测定位。而传统的电缆井管道探测方法是以已知电缆井为首端,插入探索玻璃棒,以玻璃棒的走向和长度先进行模糊定位,再以开挖试点的方式进行位置确认。此类方式需要4至6人进行2个工作日的查找才能确定位置,劳动成本高,耗时长,且重复开挖费力费时费财。
此次采用“雷达波”快速勘探输配电线路浅层地质装置对该路段进行探测,经过不到20分钟的诊断,高效无损的确定了被掩埋的电缆井及横穿公路的电缆排管走向。与传统探测方式相比,极大的提高了探测效率,同时减少了施工人员不必要的劳动强度。
该装置由该公司下属产业单位与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联合研发,以高速脉冲发生器和皮秒取样技术为核心,在移动探测过程中在电脑上呈现雷达剖面图像,再经大数据比对和降噪处理,让使用者准确判读出管道、电缆井等具体位置,有利于减少施工中对地下管道、线缆的破坏,为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节约了资金和时间,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前,该公司以“纪检+”模式为抓手,创新方式,深化职责,积极推动校企双方签订协议,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在该公司公司设立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第一导师,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电力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工作。双方重点对进入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实行在校课程学习和在基地研究的“两段式”联合培养模式,学校每学年挑选符合企业条件的优秀研究生进入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科研实践,企业为进入联合培养基地的研究生提供较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或工作任务,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学习锻炼与实践成长。(王桥、李云中)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