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中交一公局二公司办实事、解难题,浇灌民族团结格桑花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4-12-30
导读:中交集团围绕五个同心系列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打造了中交助梦同心梦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格桑花示范工作室,该工作室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担当,为雪域高原同胞办实事、解难题,与西藏各族群众发生了很多暖人的故事,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

中交集团围绕“五个同心”系列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打造了“中交助梦·同心梦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格桑花示范工作室,该工作室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担当,为雪域高原同胞办实事、解难题,与西藏各族群众发生了很多暖人的故事,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幸福实践。

格桑花民族团结示范工作室积极响应地方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吸纳农牧民进场工作,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西藏那曲,被称为中国唯一“无树之城”的地方,这里承载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远在阿里,苦在那曲”的谚语便是它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来自拉萨达孜绿色新动能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单亲妈妈曲桑就是农牧民增收政策的受益者,凭借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一个脚印,过上了好日子。“从10月份开始,我们5名女工的工资都涨了,每个月能拿到6000块。”曲桑高兴地说。“虽然累点,但心里踏实,比之前种田的收入高多了。”曲桑作为格桑花示范工作室就业帮扶的第一人,非常感谢公司为她提供的就业机会。

刚进场的曲桑没有施工经验,甚至还闹出了“用手抹灰”的笑话,为了尽快提升农牧民实操能力,工作室坚持走“订单式培养”路线,多次与地方人社局沟通商议培训取证事宜,力求按照不同工种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考核并颁发证书。“考取施工员证书后,我靠自己的双手将女儿送到了四川上大学,在工作室这么多同事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曲桑露出了动人的微笑。

格桑花民族团结示范工作室除了吸纳农牧民进场施工,还积极提升农牧民的工作技能。在拉萨分公司房建项目的工地上,桑杰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小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没有接受过太多的学校教育,来到工地后,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工作室成员茶正东积极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对每一位农牧民的自身技术水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估,通过与工人交流、观察实际操作、参考过往经验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每个工人的长处和不足。

桑杰作为项目建设的一员,下班后总是一个人在工地的一角反复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追着有经验的师父们问,那股子认真劲儿让茶正东为之动容。在工作室的牵引下,桑杰常常参加项目组织的技术交底培训会,并很快掌握了切割钢筋的技术要点。

随着技术的提升,桑杰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从原来的小工逐渐成为切割小组的核心成员,承担起了更重要的施工任务。相应地,他的收入也大幅增加,每个月能有7000多元。

收入上去了,家里破旧的房屋得到了修缮,孩子们能够穿上暖和的新衣服,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桑杰用质朴的语言说道:“是格桑花民族团结示范工作室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工地上的‘师父们’教给我很多知识,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除此之外,格桑花民族团结示范工作室还积极与地方小学联动,在拉萨市城关区第十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绘画活动。“一张张绘画作品色彩艳丽,让孩子们在多彩的画笔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意义。”作为活动的发起者,格桑花示范工作室成员杨玲钰开心地说。(杨玲钰、赵亚京/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