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败毒,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集大成者”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4年第6周(2024年2月5日-2024年2月11日)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流感疫情仍处于高位水平,上周南北方流感样病例占比(ILI%)均反弹上升,病原学检测提示,全国乙型流感占比已超过81%。
春节期间流感反弹,不少网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示,本该热闹喜庆、尽情吃喝玩耍的春节假期,不料却在发烧、咳嗽中度过。“从大年三十就开始趟到年初五的除了我还有谁?!发烧、咳嗽、鼻塞各种症状轮流转,外界的热闹都与我无关……”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
中医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构建
去年入冬以来,流感、支原体肺炎、新冠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广泛传播,很多人为此中招。此类疾病多因感邪而发,临床证候相同或相似,往往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中医将其归类为“外感热病”。
中医学中,“外感热病”广义是指人体感受六淫、疫毒等邪气,引起人体邪正相争,出现阳盛而热的病证。后世医家所称的伤寒、温病、疫病等,均属外感热病范畴。《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就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除了发热外,外感热病还会呈现恶寒、体痛、呕逆、头项强痛等症状。当伤寒邪气束表,就会表现出头、项、腰、脊乃至关节的疼痛;寒邪束表后,阳气必然向外向上,抵御的趋势使得人体容易出现呕逆的症状。人体所感的寒邪越重,寒邪束缚得越紧,发烧,呕逆以及疼痛的表现就愈剧烈。
现代中医对外感热病的症型分类
中医对于外感热病的记载虽古已有之,但不同的医家对外感热病的症型分类并无统一的标准。随着人们对外感热病认知的加深,现代中医将外感热病,根据病程将其划分为表证期、气分期、营血期、正衰期、恢复期[1]共计5个阶段。
(*图片截至《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1)表证期,即外感热病的初期,病位在表,病性有寒有热,包括太阳经证、卫分诸证及上焦病中的肺卫证等。
2)气分期,为外感热病的中期,病位在里,病性属实属热,一般由表证期进一步发展,里热转盛而形成。
3)营血期,为外感热病的极期,病位在里,病性属实属热,包括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蓄血证及血室证等。
4)正衰期,则为外感热病的后期,病位在里,病性属虚寒或虚热,包括三焦所属脏腑的阴伤虚热证、阳虚内寒证及寒热错杂证等。
5)恢复期,指病邪已退尽或退而未尽,此时患者主要症状已明显减轻或消失,各脏腑的功能紊乱和实质损害正处于渐次调整和修复的过程。
明确的症型分期,既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外感热病的辨证全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又利于通过现代中医的视角,对历代治疗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进行归纳总结,为现代人治疗外感热病提供新的借鉴。
历代中医治疗外感热病方剂大盘点
在治疗外感热病中,《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当肺受到外邪侵袭后,该方可以做到“解表”与“清肺”并重,通过解表将外邪以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同时还能清理肺部的热邪。
如果肺部的热邪没有及时被清理,而是与体内的湿邪结合变成湿热,则可以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藿香正气散,直接将胃肠中的湿热清理出去。即便在今天,中暑或者肠胃型感冒时,藿香正气依旧是用来治疗的良方。
如果肺部的邪气与体内的寒邪相结合,则变成了“寒湿”,此时使用《温疫论》的达原饮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以说,藿香正气散配合达原饮,可以直接将体内的湿邪(湿热与寒湿)清理干净。
如果体内的热邪、湿邪过多,病情较重,容不得慢慢清理,那么中医还会使用攻下剂,借助大肠的力量开门逐寇。如《温病条辨》中的宣白承气汤,既可以开宣肺气,又可以通里攻下,直接借助大肠、膀胱的力量将外邪排出体外。
化湿败毒颗粒,治疗外感热病的集大成者
既然外邪的传变路径已然明了,有没有可以兼顾上述名方之长,全面防治外感热病中药方剂呢?答案就是:化湿败毒方。该方是由黄璐琦院士率领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最终优化而来的有效验方,而化湿败毒颗粒是化湿败毒方的成果转化,于2021年3月2日获批上市。
化湿败毒颗粒共由14味中药组成,当外邪侵肺出现发热症状时,方中石膏可泻热解毒,麻黄可宣肺散邪,杏仁半夏厚朴联用可宣降肺气(麻杏石甘汤);当热邪传变成湿邪时,藿香可芳香化湿,配合苍术茯苓等祛湿辟秽(藿香正气散、达原饮);同时借助黄芪、葶苈子、赤芍、大黄等通利气机(宣白承气汤),可以说是治疗外感热病的集大成者。
一直以来,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多属经验范畴而少数据支撑,为将化湿败毒颗粒的药效说清楚,研究人员在化湿败毒方的入血成分中鉴定了60个原型成分和66个代谢产物,最终《源于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研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将中药复方治疗新冠的药效机理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由于疗效确切,化湿败毒颗粒先后入选了2021年、2022年、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第九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2023 版)》等多个指南共识的推荐用药。
如今,假期结束人员流动量增加,呼吸道传染疾病感染风险依旧存在。集体单位、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人群聚集场所,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流行的高发场所,医学专家建议: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远离扎堆人群,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根据情况采取居家休息、合理服药等措施;若病情加重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时,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 刘兰林,杨进,倪媛媛. 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20):1
[2] 单中超,孙建辉,黄璐琦等.基于转录组学的化湿败毒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