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时局 > 正文

镇康:推动“党建+国门文化”融合发展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4-04-26
导读:近年来,镇康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国门文化资源优势,用活用好德昂族文化传习所、国门文化交流中心等阵地,深入保护、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和民族文化、国门文化发展互促互融、以文培元,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年来,镇康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国门文化资源优势,用活用好德昂族文化传习所、国门文化交流中心等阵地,深入保护、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和民族文化、国门文化发展互促互融、以文培元,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在镇康县南伞镇白岩村德昂族文化传习所,从事30多年民族文化工作的郭雁和党员王志梅正一道指导德昂族妇女缝制民族服饰,经过她们的改良,过去款式单一、颜色老气的民族服饰增添了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帽子上的银饰有更多的花样和花纹,服装的颜色也从过去青暗色调向鲜艳养眼的亮色转变,腰箍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郭雁告诉记者,如今展示厅内的民族挎包、包头、腰箍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都出自眼前这位妇女之手。“我叫刘玉芹,是当地的德昂族,过去我们穿的民族服装比较老气,有些已经过时了。”话音未落,刘玉芹就拿着刚刚缝制好的服饰揍了上来。她说:“为了使得年轻人喜欢上民族服饰,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当地党组织、村委会、文化部门想了很多办法,提供很多的改良样式。你们看,如今改良后的衣服是不是更好看了……”

在热闹的交谈间隙,记者听到隔壁隐约传来熙熙攘攘的说话声,走近才发现,几个德昂族村民正聚在农家书屋其乐融融的交谈着。“穆支书,书中常说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么理解?农村怎样才能做到文化繁荣……”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这位被村民称做穆支书的“老师”也耐心的解答着村民提出的问题。

郭雁告诉我们,这位穆支书就是南伞镇白岩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穆文申。每隔一段时间,穆文申就会带着村干部、村民来到这里。据穆文申介绍:“这里的农家书屋不光藏书多,而且种类丰富,是村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还不止这样,工作中遇到难题,我们也经常把村民叫到这里查阅学习资料、研究解决,慢慢的这里更像是村里解决难题、研究发展对策的会客厅了。”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座文化传习所不仅收藏了当地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也是他们打开、认识多元文化大门的钥匙,更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重要阵地。“过去,农村有许多的局限性,村民往往会比较传统、守旧。但近几年,农民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外面的文化,这座文化传习所就是非常重要的载体。”穆文申骄傲的说:“这里还是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我们经常在这里宣讲党的政策,而且还成立了双语宣讲队伍。在这里,我们不仅把党的理论政策、先进的文化元素传进来,也把德昂族的民族文化传出去。”

白岩村德昂族文化传习所建成至今已20余年,内设德昂族非遗陈列室、传习室,有德昂族织布、防线等活态展示,德昂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德昂族服饰制作室、陀螺场等设施。自建成投入以来,县、镇、村各级党组织不断提升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德昂族文化传习所的功能作用,将“文化”和“党建”共融发展。

用活用好德昂族文化传习所是镇康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民族文化、国门文化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镇康把群众文化、民族文化需求作为国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整合党建阵地、非遗传承基地、健身场地等项目,统筹资源和力量,建成边境国门文化友谊广场、陀螺非遗文化传习场、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德昂族文化传习所等一批文化阵地,通过党群联动联建,实现文化设施共享、文化平台共通、文化活动共建、文化传播共推、文艺精品共创,国门文化建设和“文化睦邻示范区”创建方面成效显著,群众服务和发展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持续提升。(赵玉雪)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