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中标”引发蝴蝶效应,光伏行业现“囚徒困境”隐忧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增速稳、结构优、动能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回升,已高于荣枯线,表明经济回升力量进一步增强,回升态势更为明显。以光伏制造业为例,今年7-8月,我国光伏制造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产业规模及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接近或超过80%。
数据来源:PVInfolink、硅业分会、公开数据
产能过剩的危机已“濒临城下”。多晶硅上半年供过于求,高库存低周转使二季度价格暴跌至成本线附近。相比于多晶硅,处于中间环节的硅片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7月以来硅片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库存持续堆积,有消息显示9月底库存达到20亿片,叠加甩货因素,预计10月底硅片价格正式开始下行通道。
硅片现货价格(wafer) | ||||
项目 | 最高价 | 最低价 | 均价 | 波动% |
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 | 2.78 | 2.6 | 2.73 | -1.80% |
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 | 2.88 | 2.7 | 2.84 | -1.39% |
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 | 3.7 | 3.4 | 3.62 | -2.16% |
单元:元/片 | 更新时间2023/10/19 |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0月19日消息,二三线企业出现低价抢跑,整体均价下调。供应方面,硅片环节面临亏损,专业化企业再度降低开工率。按当前原材料成本计算,绝大多数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部分技术工艺落后非硅成本偏高的企业已经亏损。
数据来源:PVInfolink
现行电池价格已与组件价格倒挂(电池价格+封装成本>组件价格),组件环节毛利空间残存无几。通过成本和价格计算一体化企业(不含硅料)净利情况(由于价格和耗量均按行业内平均水平保守计算,头部厂家凭借自身优势可达到更低的成本,获得略高的利润),但7月份以来,多晶硅价格持续上行,叠加组件价格的持续下行,一体化企业利润直线下跌,毛利接近10%,净利接近0%,利润情况堪忧。
项目 | 产品 | 规模(GW) | 中标厂商平均执行价(元/W) | 最低执行价(元/W) |
A | P型 | 4 | 1.026 | 0.975 |
TOPCon | 4 | 1.122 | 1.068 | |
B | P型 | 3 | 1.036 | 0.978 |
TOPCon | 3 | 1.115 | 1.052 | |
C | P型 | 1.8 | 1.009 | 0.092 |
TOPCon | 3.9 | 1.070 | 1.035 |
数据来源:PVInfolink
在全年供应大于需求的大背景下,组件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逐渐由供应端向竞争情况转变,组件企业为了出货和市占率激进竞价,导致组件价格非理性持续下行。因上游产业链有降价预期叠加竞争形势加剧,在部分报价较为激进的组件厂商影响下,近期组件环节整体投标价格屡创新低。但如果从成本端考虑,参考PV Infolink同日发布的电池价格,P型182mm为0.57元/W、TOPCon182mm为0.63元/W,综合考虑行业平均0.57元/W的封装成本,两类组件产品的成本价分别应为1.14元/W和1.20元/W,近期无论是实际执行价格还是投标报价已大幅低于成本。
短期内供求增速失衡,最终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不断降低,逼近甚至低于企业的成本线,进而影响企业创新力停滞。依据2023年上市企业半年报显示,出货量排名前四位的组件制造头部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环比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跌。国家能源局联合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真正的危险都在视线之外。9月伴随着产能过剩的结论已经敲定,资本市场对于光伏的热情急转直下。光伏行业融资被收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季度至今,已有5家光伏企业终止IPO,行业收紧苗头早已显现。
如果“研发投入减缓、融资收紧、0利润空间、激进报价……”都是行业暴雷的预警信号弹,那么即时发生的产品安全隐患就是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据业内人士称,内蒙古某新能源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过程中,某一线厂商为抢占区域市占率,以低于中标价的8%的激进报价非理性竞标,最终仍因技术标分值差距,铩羽而归。与过往低价竞标多为二三线企业不同,一线企业在逼仄的利润空间下,也不得不加入到低价竞标的序列中。
10月18日,某集团本年度第三批组件集采开标,总采购规模约为9GW,共分6个标段。共41家企业参与了此次投标,P型最低投标价格已经跌破1元/W。无序的市场报价近乎于癫狂,一体化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至逼仄的极限,行业发展何以喘息,陷入“囚徒困境”的制造企业只能无节制“降本”。晶体硅电池尺寸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轻薄、各种封装材料越来越薄、功率虚标、组件隐裂……令人瞠目的是,在TÜV莱茵的到货EL检测中发现了高达15%的隐裂组件竟然来自于曾经的行业龙头企业。
融资收紧、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下降,逐步引发安全事故频发……因“低价中标”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久杀不净,一体化企业生存空间逼仄挤压,导致丧失社会责任的难堪困境,也许“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最先往热潮中涌动,也敏锐嗅闻到危险而提前退场……
https://www.nationalee.com/newsinfo/651351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