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渴望退休的年轻人带长辈来海底捞“庆退休”
这几天,“海底捞科目三”火了,仅在抖音上,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4亿次。受到海底捞欢乐氛围的带动,顾客们纷纷与员工“花式互动”,连“银发族”也下场了。在杭州,两桌顾客同时与海底捞员工即兴舞蹈,老少同台的场面在微博、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夸这位老人活泼可爱。
“银发族”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正在持续展现。海底捞自今年重阳节起开展“敬老月”,近一个月时间就带动15万桌顾客携老用餐。在社交平台上,#带长辈就餐就到海底捞##退休就来海底捞##海底捞退休仪式#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海底捞话题传播量超7000万。海底捞在老年人群体中愈加受欢迎,是“银发经济”在中国消费领域崛起的一个缩影。
深度影响餐饮消费决策
民政部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消费领域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也明显增强。海底捞从10月23日重阳节起,开展了“敬老月”活动中,引发了“带老年人去海底捞”的风潮。不仅仅“少带老”,渐渐地,“老带老”“老带少”的客群组合也成了海底捞门店的常见现象,许多老年人将海底捞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杭州一位海底捞店长表示,一些家在门店附近的老年人不想做饭,经常约三五好友到海底捞吃饭、唠嗑;在郑州的一对老夫妻,孩子在国外工作,老两口便把海底捞当作食堂,几乎每周都会到海底捞就餐,店长会主动端上老人爱吃小凉菜,“老人年纪大怕吃坏肚子,但是对我们的凉菜很放心”;在武汉,一群退伍老兵还在重阳节去海底捞露营店,享受年轻人时兴的露营火锅。
海底捞外送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在确认外送订单时,经常发现是后辈为了给家中老人庆祝生日而订的。从店长们的观察不难看出表示,在海底捞,有越来越多的用餐场景是围绕着老年人展开的。
银发族消费需求悄然变化
数据显示,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或将达到40.6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攀升至12.2%。经济上有保障,时间上有空闲,加之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上的改变,老年人群体正在成为各个消费品牌们不能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
海底捞开展“敬老月”活动
一个反直觉的消费趋势正在受到关注:不同代际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正在出现交融,代际之间的消费观念、消费差异正在逐渐变小。
去老年食堂,上老年人插花课,报“夕阳红”旅行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在传统的老年人消费场景里。老年人在年轻人的阵地也能自得其乐,他们不但爱网购,去网红店打卡,还会在网上卖闲置品。这种代际消费融合的趋势,让善于和年轻人玩在一起的海底捞,顺利征服了“银发族”。
年轻人去海底捞不但想吃火锅,还想痛快地过一次生日;老人们则享受海底捞面面俱到的关注,亲如家人的氛围;当年轻人热衷于带父母去海底捞庆祝退休,在关爱老人的同时,还能看到年轻人自身对生活的期许。“情绪价值”这个被年轻人挂在嘴边的新词汇,同样是老年人的精神追求。
海底捞想照顾好所有人
这些融合、变化、交织的消费需求,正在驱动着消费品牌们做出更多创新。能赢得老年人的青睐,源于海底捞对不同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海底捞服务员会耐心地向老人询问口味偏好,讲解如何用手机买团购,会为老人送来靠垫和餐前暖胃粥,并协助下菜捞菜,帮忙系围裙、帮忙取小料……在“敬老月”活动中,海底捞还面向老年人群体推出专属折扣、专属服务,以及为携老家庭送上“全家福合影”和“惊喜贺卡”。
除了“适老”,海底捞还主动把更多元化的体验带给“银发族”。在全国多地,海底捞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做手部护理。在河南三门峡,当得知外送订单是为了给家里老人过60岁生日,员工主动沟通顾客提供上门祝寿服务,让老人体验一把“海底捞式过生日”。
海底捞员工为东莞市凤岗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做手部护理
带孩子来海底捞,家长可以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儿童乐园;给海底捞欢乐送提出需求,白领们就可以在公司举办个性化的火锅宴;随着年轻人的户外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海底捞甚至能为“捞粉”举办火锅户外婚礼。乐于在海底捞享受快乐与安全感的年轻人发现,海底捞可以“随时随地”,也可以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海底捞员工在整理儿童乐园
对人的关注,是海底捞的品牌基因。面对“银发族”的崛起,面对不同代际人群需求的融合交织,海底捞回归到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本源上,不断创造恰如其分的体验。这不但让海底捞成为了一个能够同时满足几代人多元化用餐体验需求的场所,更让品牌成为了代际情感链接的纽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