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领跑新能源产业赛道 建设全球知名新能源之城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3-12-27
导读: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全力开跑,形成了发、储、送、用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闭环。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重振产业雄风、重塑产业赛道,打造新能源之都,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常州实际,谋划532发展战略,助力常州高质量腾飞的关键一环。 一、抢占新能源赛道

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全力开跑,形成了“发、储、送、用”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闭环。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重振产业雄风、重塑产业赛道,打造“新能源之都”,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常州实际,谋划“532”发展战略,助力常州高质量腾飞的关键一环。

一、抢占新能源赛道,机遇与未来并存

(一)“双碳”背景下,切换赛道大势所趋在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十四五”时期是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二)“制造之都”名片下,转型升级恰逢其时常州是全国工商名城和工业重镇,产业底蕴深厚,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覆盖37个工业大类,产品涵盖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目前,常州拥有80多万家市场主体、6万多家工业企业、近6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近37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等十大产业链。

(三)“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抢抓机遇势不可挡。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是新征程上江苏工作的总目标。常州始终锚定高质量高水平,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强手如林的苏南板块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占新赛道、拥抱新蓝海,全力把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今年前三季,新能源制造业领域增长19.9%,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30.7%。

二、“新能源之都”建设成果喜人,发展亮点聚能成势

(一)前瞻眼光瞄准布局,精心构筑新兴产业。常州新能源产业中,光伏产业起步早、规模大、竞争力强,以产带链、以链兴群,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向“新”而行,以战略眼光超前布局新能源领域,形成了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链。

(二)细分环节百花齐放,环环紧扣积蓄发力。常州围绕“532”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高效率推动新能源在“发、储、送、用”环节的融合发展。目前,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配套企业已超过600家。

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地区分布不均衡。新北、武高新两地为核心区,2022年新能源规上企业合计占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销售的51.01%。而天宁、钟楼作为常州市老主城区,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对重大工业项目吸引力低,合计仅占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销售的4.2%。

(二)创新提升有空间。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看,常州主要属于生产基地型,虽有中科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但系统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平台、分领域的创新中心还比较缺乏。

四、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特点,形成协同有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版图。认真梳理省市关于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汇编发放政策解读,分类别分区域组织政策宣讲培训。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新引进优质项目和外经贸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申报审核拨付措施,推动政策红利快享直达。

(二)集聚常州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围绕产业生态“建圈”,依靠重点企业“强链”,建立本地配套新能源产业链体系,发挥链主企业最大化辐射带动作用。在土地紧张的限制条件下,鼓励重点发展用地少、利润高的配套产业。同时,对新引进的项目做好项目预估,力争引进的项目“引进来、留得住、成效显”。

(三)关注前沿技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在巩固光伏、动力电池、储能发电、新能源整车等原有产业链基础上,集中力量对技术更新升级。积极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岗位人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模式,优化课程设计,更好满足集成电路、5G通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郭莹莹、赵万钰)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