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善:冬季心梗高发季 认识心梗的症状及疗法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肌梗死。临床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所以说心肌梗死发生后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这就意味着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正确求救方法的科普是极有必要的。
首先,什么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陈玉善教授做客名医对话演播室。
近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三区主任陈玉善做客名医对话演播室并表示,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压榨性的胸闷胸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的症状,比如颈部的紧缩感,上腹部的疼痛、牙疼、背疼、左上肢疼痛,还有一些心梗患者会出现血压低、觉得乏力、浑身没有劲等症状。
那么,心肌梗死如何治疗?陈主任介绍说,目前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
药物溶栓治疗就是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将堵塞血管的血栓 “化开”,从而使血管再通,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这种治疗方式快速、简便、容易实施。但是有时间窗限制:必须在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并且其出血并发症增加危险性超3倍,需谨慎评估。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是一种微创手术,把手术器械通过动脉血管送到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通过旋磨斑块、球囊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使血管恢复血流通畅。但手术虽然疏通了大血管,但小血管无复流;并且术后复发风险高,1月内复发率超30%。如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非常严重,还可以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术后痛苦感强。
在心肌梗死治疗恢复期,西药(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常用作术后恢复期的基础用药,但在服药期间,很多患者会因为担心副作用或者耐药性而出现自行减量的情况。基于此,陈玉善主任表示,西药可能会对胃肠道、肝脏等产生副作用,患者应当遵循医嘱用药。除以上常用的西药之外,临床还会应用一些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中成药,比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的通心络胶囊,可以起到调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缩小斑块、保护微小血管的作用。
最近,“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在指南推荐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改善心梗介入术后患者30天和1年的临床预后。长期服用1年可降低再次心肌梗死风险74%,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降低卒中风险56%,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良好。
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以及长期抽烟、肥胖、精神易紧张人群等都是心梗的高危发病人群,这些人群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群更要做好危险因素的控制,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
相关文章: